top of page
14.jpg

第三章:我對「求學」的理解
大陸的教育體系與入學競爭
學校的別稱
對大學生的印象
教育改變人生

第一節 教育體系與競爭

在臺灣上學,是幼稚園、小學、國中、高中、大學一直升上去的對吧?大陸也有類似的升級系統:

2018-08-27_093424.png

其中比較常被討論的升學路徑是「幼稚園-小學-初中-高中-本科-研究生」。

如果把需要完成這些過程的學生稱為「需求方」,把能提供這些資源的學校稱為「供給方」,他們的供給來源如下:

 

    名稱    供給來源    入學方式
1    幼稚園    公立或民辦幼稚園    排隊申請
2    小學    公立學校、民辦學校、臺商學校、國際學校    按照學區與戶口分配、申請、各校考試、本校直升……
3    初中        
4    高中        中考、申請、各校考試、本校直升……
5    本科    公立大學、民辦學校、出國留學    高考、申請
6    研究生        國家統考、申請


看起來路徑明確、供給充足的樣子?但其實並非如此――如果教育是一種資源,那麽賺錢的速度快過優質教育資源成熟的速度,导致嚴重的「供不應求」。

所謂優秀的教育資源是什麽呢?

優秀的老師、豐富的資源、督促人們前進的整體風氣,還有同學們形成的交友圈。這些都需要時間的累積,它是一個許多元素經過多年醞釀產生的培養皿,大家都想把孩子放進去。

而這麽多有錢人,都想要讓孩子得到好的教育;這麽多靠教育從田地裡步入殿堂的人們,想讓孩子也走自己走過的好路。他們都是勝利者,他們都想讓後代過得更好或至少在現在的階級裡不掉隊,於是他們短兵相接、不斷競爭,形成現在的局面。

在北京,這個局面是什麽呢?

這個局面是大家紛紛檢查自己手上有哪些牌,想上的學校又要哪些牌,自己能給孩子規劃一條怎樣的道路,然後經過多年籌謀後塵埃落定。

    名稱    說明
1    戶口    位於好學區呢?監護人是直系親屬嗎?落戶滿幾年呢?
2    房產    與戶口綁定,因此基本同上。
3    孩子本身資質    成績好嗎?英文/奧數成績如何?有上興趣班(才藝班)嗎?
4    雙親資質    工作背景?教育水準?財力與教育方式?
5    爺奶輩的資質    同上。
6    預算    可以在孩子身上投入多少錢?國際學校10w+人民幣的學費有嗎?補習班學費有嗎?
7    關係    有強力的人際網可以透過關係讓孩子入學嗎?


為什麼把戶口擺在第一位呢?因為大陸的戶口與買房、就學、醫療息息相關,在如今房價高漲、醫療費也動輒5萬人民幣的大陸社會,戶口問題可說是「生死攸關」。

在北上廣發展的人們,都希望獲得這個城市的戶口,讓自己與孩子搭上城市發展的列車。都上車了誰想下車呢?所以對他們來說,在生命中的幾個重要階段,戶口是一個重大的門檻。

而獲得一線城市的戶口,那個動作俗稱「落戶」,舉例來說:小王是安徽人,在上海工作多年希望能有一個上海戶口,以後就醫等比較好安排;於是小王透過積分、依親、優秀人才引進政策等,成功將自己的安徽戶口轉為上海戶口。


那沒有所需戶口,想讓孩子上特定公辦學校怎麼辦呢?對於沒有戶口的在京工作人員的子女上學問題,有所謂的「子女可在北京借讀或借考的九種身分」,臺胞也在此範圍之中,但聽說手續繁雜且入學順序(入學優先度)很低,情報不多因此沒法在這裡討論。

當你捏著這些牌面上牌桌之後,這邊還有幾條遊戲規則:

    名稱    內容
1    戶口與考區    沒有北京戶口的學生,不能在北京參加高考,需要回到戶口所在城市考試。
2    錄取分數    同一所學校,錄取北京考生的分數低於其他省市。例如同樣是北大,北京高考的學生只要考到500就能錄取,河南要考550、山東要考600。
3    學籍    必須取得學籍才能參加中考與高考,而「五證」不齊與部分國際學校的狀況下是沒有學籍的,孩子未來要升學就必須出國。


有點糊塗對不對?我們下面舉兩個極端的例子,來描述家長與孩子再上學路上遇見了什麼。

例一:來自山東的安安

安安是山東戶口,經過種種操作在北京一路從幼稚園念到高中;但是到了高中畢業考大學時,他需要回到山東參加高考,並且以山東高考的成績報考學校。他若是有北京戶口,則在北京接受教育並參加北京高考,以北京分數進入明星大學;若是沒有,那他在北京接受教育回到山東高考,要考到較高的分數才能被明星大學錄取。

例二:來自廣東的靜靜

靜靜是廣東戶口,父母決定讓他在北京念私立幼稚園、小學到高中都念國際學校,高中畢業後不參加大陸高考,直接送到國外念大學。國際學校學費大約一年10w+人民幣,至少需要準備12年的學費,以及日後留學的支出。

 

一般來說一輪操作下來之後,通常有這些結果:

    內容
1    孩子一路都上好學區裡的優秀公立學校,孩子最後考上大陸的好大學或出國。
2    能上什麽學校就上什麽學校,讓孩子自由發展。
3    讓孩子儘量在北京念書,高中回戶口所在地學習或出國,家長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回老家陪讀。
4    讓孩子留在老家念書,父母在北京掙錢,爺爺或奶奶在老家一邊養老一邊照看孩子。
5    從小給孩子上好的民辦學校,未來如何就看政策安排,大部分情況下是打算送出國。
6    直接走國際學校路線,一開始就打算讓孩子高中開始出國念書,從國二甚至國一就開始準備申請國外學校的資料。
7    直接上臺商學校,根據父母情況可能回臺灣念書,也有可能看政策是否有機會轉到公立好學校,高中畢業後有參加大陸高考念大學的、也有申請學校去歐美留學的,其中也不乏回臺灣念書的例子。


一個孩子的上學之路,是「聽天由命」與「努力爭取更好」的兩種作法導致的不同結果。

每年都有很多畢業生的誕生,這個成果是實力、努力、時運的綜合結晶。我對這整個過程與結果滿懷敬畏之情。

​預購此書請點擊此處,9/20截止:https://www.zeczec.com/projects/chinabook/

2018-08-27_093724.png
2018-08-27_093744.png
2018-08-27_093754.png

​預購此書請點擊此處,9/20截止:https://www.zeczec.com/projects/chinabook/

bottom of page